此工藝是將鑄件在共析臨界轉變溫度內(Ac1下限+30~50℃)加熱,基體中僅有部分組織轉變為奧氏體,剩下的鐵素體正火后以碎塊狀或條塊狀分散分布。具有較高的綜合力學性能,特別是塑性和韌性。正火溫度一般為800~860℃。其工藝曲線如圖1-43所示。多應用于要求改善塑性與韌度的高磷[(P)≥0.15%]球墨鑄鐵。常用于柴油機曲軸、大型船用空心曲軸,以及連桿、齒輪等。當球墨鑄鐵中存在過量的自由滲碳體或成分偏析較嚴重時,可采用如圖1-44所示的階段部分奧氏體化正火工藝。
由于球墨鑄鐵導熱性較差,正火時不宜采用過快的加熱速度,生產中有的規定加熱速度為75~100℃/h。保溫時間與球墨鑄鐵的組織組成物的相對數量有關。當鐵素體較多時,應采用較高的加熱溫度及較長的保溫時間,保溫時間一般可取13h,或由試驗確定。
正火后工件中存在有較大的內應力,必須進行以一次去除內應力為目的的回火?;鼗饻囟葹?/span>550~600℃,保溫時間為1~4h。